发布日期:2025-08-21 08:43 点击次数:159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上宣布,他将于2025年8月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会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这将是美俄领导人四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也可能成为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关键一步。
特朗普在声明中写道:“我作为美国总统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备受期待的会晤将于下周五在阿拉斯加州举行。更多细节将陆续公布。感谢您对此事的关注!”
在宣布会晤之前,特朗普透露,他正在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并表示首要任务是与普京会面。他表示,结束这场已持续三年半的冲突需要对乌克兰的领土问题进行艰难谈判——“我们会收回一些,也会交换一些”。特朗普强调,他的首要目标是“拯救生命”,并警告如果缺乏外交斡旋,乌俄冲突可能升级为世界大战。“我阻止了这一切,”他自信地说道。
此次阿拉斯加会晤将是自2021年前总统拜登与普京在日内瓦会面以来,美俄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交流。那次会面后不久,俄乌局势急转直下——2022年初,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美俄关系跌至冷战后的最低点。再往前追溯,普京上一次踏上美国领土还是2015年9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时任总统奥巴马短暂会晤。当时的合影被外界形容为“冷若冰霜”,双方在叙利亚局势等问题上几无共识。
特朗普与普京的历史则更为戏剧化。2018年赫尔辛基峰会是两人的首次正式双边峰会,场外抗议声此起彼伏。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特朗普公开质疑美国情报机构关于俄罗斯干预大选的结论,被美国国内猛烈批评“站在普京一边”。当时,普京在台上微笑不语,只是反复强调“俄罗斯从未干预美国选举”。
2019年大阪G20峰会上,两人再次会面,特朗普半开玩笑地对普京说“别再干预我们的选举了”,普京笑着摇头,回应一句“好的”,引发舆论热议。多次峰会中,二人在闭门会议里超时长谈,甚至有一次翻译员被要求交出会议笔记,这些细节长期成为美国媒体和国会的争议焦点。
白宫一名官员透露,此次美俄会谈的推进一度取决于普京是否愿意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直接对话。然而,特朗普在接受媒体追问时否认这是前提条件,并表示将继续寻求通过外交手段结束战争。他还设下经济威慑:如果普京继续回避与泽连斯基接触,美国将实施新一轮制裁,包括对俄罗斯主要进口国印度与中国加征关税。消息传出后,印度已宣布暂停购买俄罗斯石油,此举可能让克里姆林宫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削弱其战争资金来源。
在特朗普宣布会晤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X上发帖强调,停火依然是谈判的核心。“乌克兰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俄罗斯尚未公开做出明确回应。”这番话既释放出对外交突破的期待,也反映出对莫斯科立场的怀疑。
特朗普与普京的谈判风格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强人路线”。特朗普是典型的交易型领导人,思维快、语言直接,喜欢用“大单”“交易”“赢家与输家”等商业化语汇来塑造谈判氛围。他的谈判策略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开场时抛出夸张的条件,通过制造紧迫感迫使对方在短时间内做出让步。他不惮于在镜头前“放狠话”,同时又在私下谈判时给出出乎意料的“软化方案”,让对手摸不清底牌。在外交场合,特朗普善于利用媒体,将谈判包装成自己的政治胜利——即使结果只是部分实现,他也会对外宣称是“历史性突破”。
普京则是典型的战略型博弈者,耐心、隐忍、善于等待时机。他的谈判常常从低调的姿态开始,但背后已经布好多重筹码。普京习惯在正式谈判桌外铺设“灰色地带”的筹码,例如能源供应、地区冲突、网络行动等,形成隐形的压力点。他不急于一次性拿下所有目标,而是通过长期消耗让对手“在疲惫中让步”。在形象塑造上,普京更倾向于展现强硬与冷静结合的面孔——不轻易流露情绪,也不让对方轻易读懂自己的真正底线。
两种风格碰撞的结果往往取决于谁能更好地利用对方的节奏。在2018年赫尔辛基峰会,特朗普的“主动示好”让普京占据了心理优势,而普京则利用美方内部争议削弱了特朗普的外交得分。但在阿拉斯加,情况可能反转——特朗普如今更注重“快速达成交易”,而普京在经济与外交压力下,也许不得不在某些议题上做出有限妥协。
外界分析认为,这场会晤将是一次“高风险”的赌局:如果成功,特朗普将以“和平缔造者”形象赢得政治资本;如果失败,则可能被批评为“向莫斯科让步”,甚至影响美方在欧洲的战略地位。
Powered by 澳门新皇冠2022款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